第9课、古诗两首--《夜书所见》

视频信息
  • 类型:三年级
  • 导演:暂无
  • 主演:暂无
  • 出品年代:2023/3/7 10:07:10

中国古代哲人出于一种直觉,认为天人之间异质同构,可以互相感应,因此,节候迁移,景物变换,也会引起人们心境的感悟。 叶绍翁的《夜书所见》就是抒写作者客居异乡,因静夜秋愁触发的乡思与童真之思。萧萧梧叶送寒声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,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,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,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。接着用一个送字,静中显动,引出寒声,以听觉引起触觉,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,挟带着砭骨的寒气,那么,这寒声是谁送来的呢?江上秋风动客情。是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,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,这两句用梧叶、寒声和江上秋风,写秋意的清冷,这不仅仅是衬托,而是羁旅行客孤寂心境的物质呈现。 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三四句由庭内移到户外,空间关系有了跨越,这两句是倒装句,按诗作意思应该是深夜篱落一灯明,知有儿童挑促织。诗人意绪纷繁,难以入眠,步出户外,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旅愁思。漠然却见,茫茫夜色之中有一点灯火,在篱落间闪烁,正是儿童在挑灯捉蟋蟀。 《夜书所见》见到的是人生的一丝机缘,见到的是人生的蓦然感悟,天下人都是羁旅行客,每个人心头都有一盏童年的永恒灯火。 叶绍翁,生卒年不详,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,字嗣宗,号靖逸,今浙江龙泉人,南宋诗人,擅写七言绝句。 更多详情>>

猜你喜欢